一. 以学生需求和兴趣为出发点,塑造课程价值。作为一门选修课,同学们选择本课程的初衷虽各有不同,但大多数是冲着学分与核心课来的,学习的愿望不是非常强烈。为了调动大家参与的积极性,寓教于乐的方式就显得比较重要。我在备课的时候,会大量查阅资料,去寻找课程内容与学生需求或兴趣的关系点,找到最符合学生需求或能吸引学生的点和角度。在上课时,先抛出学生的需求或兴趣点,再预告课程内容能提供哪些支持,这就塑造了课程的价值,提高了学生的听课意愿度。
二. 增加同学互动/游戏的环节,提升课堂活跃度。课程的学习目标不应该只是学会某些知识点,最好是能让学生理解、内化并实践。为此,根据课程内容的不同,我设计了不同的课堂互动及游戏,如在讲解讲课的社会适应能力这一部分时,首先,讲解了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性和沟通对提高社会社会适应性的帮助。然后,讲授了沟通的方法。再次,组织同学分组练习,把课堂上刚刚学到的方法进行实际对练,并发表练习效果感言,根据同学们的感言反思自己的沟通过程,加以改善。最后,布置作业,让学生在课下与家人和同学实践这种沟通方式。这就实现了学习—理解—练习—内化—再实践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