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发展 > 正文

杏林掌故,名医风骨

来源: 发布时间:2020-10-15 16:59:09

  10月12日上午10点,19级预防一班的同学于浩园召开读书会,503小组分享了古代十大名医扁鹊、华佗、张仲景、皇甫谧、叶桂、孙思邈、薛生白、宋慈、李时珍、葛洪的故事。

扁鹊在诊视疾病中,已经应用了中医全面的诊断技术,即后来中医总结的四诊法: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当时扁鹊称它们为望色、听声、写影和切脉。他精于望色,通过望色判断病证及其病程演变和预后,他还精于内、外、妇、儿、五官等科,应用砭刺、针灸、按摩、汤液、热熨等法治疗疾病,被尊为医祖。周鹏远同学还为大家找到了《扁鹊见蔡桓公》一文。

  李晓龙同学为大家科普了张仲景发明饺子的典故。张仲景从长沙告老还乡后,正好赶上冬至,见很多穷苦百姓忍饥受寒,耳朵都冻烂了,又时值伤寒流行,病死的人很多。他便叫弟子搭起医棚,架起大锅,为百姓分发“祛寒娇耳汤”,“娇耳”是将羊肉和一些祛寒药材在锅里煮熬,用面皮包成耳朵状的食物。人们吃下祛寒汤后浑身发热,血液通畅,两耳变暖。老百姓从冬至吃到除夕,抵御了伤寒,治好了冻耳。大年初一,人们庆祝新年,也庆祝烂耳康复,就仿娇耳的样子做过年的食物,并在初一早上吃。人们称这种食物为“饺耳”、“饺子”或“扁食”,以纪念张仲景开棚舍药和治愈病人的日子。张仲景距今已近1800年,但他发明的饺子一直延续在我们的餐桌上。

  慈云翔同学分享的是皇甫谧浪子回头的故事。皇甫谧曾经不学无术,后发奋图强,晋武帝司马炎曾经亲自下诏书请皇甫谧为官,被他婉拒,只是请求晋武帝赏赐给自己一车书用来攻读,40岁时皇甫谧患上了风痹病,开始学习医术,后来发现自己对针灸有浓厚的兴趣,虽然身体虚弱但仍然刻苦钻研,终写成《针灸甲乙经》一书。该书经过1700多年,现在仍然是现代医术针灸学的必读书籍,也是现代针灸学的指导和理论依据。皇甫谧也因此被后世人称为“针灸鼻祖”。

  叶桂著的《温热论》,为我国温病学说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和辨证的基础。他首先提出“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的论点,概括了温病的发展和传变的途径,成为认识外感温病的总纲;还根据温病病变的发展,分为卫、气、营、血四个阶段,作为辨证施治的纲领;在诊断上则发展了察舌、验齿、辨斑疹、辨白疹等方法。是中国最早发现猩红热的人。王一潇同学还讲了叶桂巧治眼病的趣事。

  杨敬毅同学介绍了创作了24个第一的药王孙思邈。孙思邈编写的医学巨著《千金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临床医学百科全书,被国外学者推崇为“人类之至宝”。他也是系统、全面、具体论述药物种植、采集、收藏的第一人、第一个提出并试验成功野生药物变家种。他首创地黄炮制和巴豆去毒炮制方法,最早使用动物肝治眼病。他第一个治疗脚气病并最早用彀树皮煎汤煮粥食用预防脚气病和脚气病的复发,比欧洲人早一千年,首创以砷剂(雄黄等)治疗疟疾病,比英国人用砒霜制成的孚勒氏早一千年。他还是第一个完整论述医德的人、第一个倡导建立妇科、儿科的人、第一个麻风病专家。孙思邈与我们的预防医学也有着紧密的关系,他第一个提出“防重于治”这种医疗思想,并提出“针灸会用,针药兼用”和预防“保健灸法”。

  最后杨立朔同学还与大家一起回顾了我们熟悉的李时珍的故事。

  本次读书会追溯中医先贤,让大家了解到了漫漫医学之路的奠基者们。相信同学们都大开眼界,收获颇丰,期待下次读书会!

上一条:“研”于律己|Stay hungry, stay foolish——记我院2016级本科生刘远娇
下一条:喜迎国庆中秋双节,我院关爱学生送祝福

关闭

Baidu
sogou